随着人们对保护牙齿的认知越来越重视,“洗牙”一词已成为我们经常见到的字眼。春节美食的饕餮盛宴之后,平时潜伏着的牙口问题开始或多或少浮出了水面,想给牙齿来场大保健,却又对“洗牙”心存疑虑?让我们一起看看关于洗牙的二三事吧——
经常洗牙有助预防牙龈疾病
牙周疾病是一种牙龈组织和骨骼的感染病,会造成牙齿移位,是导致成年人牙齿脱落的元凶。如果早期诊断,牙周病可以治疗和扭转。如果没有得到治疗,后面将导致更严重的牙龈疾病。定期的洗牙和检查,可以有效预防牙龈疾病。
洗牙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洗牙,将有助于维护良好的口腔健康,与牙科检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牙齿成长脱离了正轨,那么洗牙可以帮助你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
洗牙有助于较早发现牙科问题
牙医会在洗牙的过程中发现任何牙科疾病的早期迹象,无论是你的牙齿还是牙龈。如果通过洗牙及早地发现了蛀牙,那么只要打破填料和牙床,牙病很容易就可以治愈。如果当牙病问题恶化后才有意识再去治疗,拔牙可能会成为唯一的治疗选择。
洗牙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不良的口腔卫生可能会诱发口腔外的健康隐患。每6个月做一次洗牙有助于保持牙齿和牙龈健康,并可能降低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经常洗牙有助于防止口臭
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预防口臭必不可少的第一步。无法按时正确地刷牙,造成菌斑、牙石大量堆积,就很容易造成口臭。而牙周炎症时不仅有菌斑大量堆积和致病菌比例的显着增加,也导致舌背和唾液中的菌量明显增加,成为了口臭形成的重要原因。治疗龋齿、洁治牙周、扫除细菌及牙石,可以有效减轻口臭。
洗牙八大误区
1、“我每天都认真刷牙,没有牙周病,不需要洗牙。”
刷牙再好,难免会留有死角,时间长了就会形成牙石,特别是一些牙齿不齐、长期吸烟和喝茶的人群。
牙石一旦形成,就容易聚积致病细菌,进而引起牙周炎症,时间久了,还会因牙周炎症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最好一年洗一次牙,容易长牙石的牙周炎患者最好半年甚至3个月就洗一次。
2、“洗牙会让牙齿变松动。”
这种情况在本来牙石就比较多的患者中容易出现。
其实松动现象并非洗牙本身所致。这些患者本来牙周病就较重,牙槽骨已吸收,牙周的纤维被破坏,牙齿已经松动。由于牙石的“夹板效应”而得到暂时的“支撑”,平时感觉不到牙齿松动。牙石被“洗掉”后,牙齿变得“孤立”,于是又重新出现了松动。
实际上,洗牙正是把导致牙齿松动的因素去掉,接下来对松动的牙齿还应该采取进一步的牙周治疗。
3、“洗牙会带来牙齿疼痛。”
一般情况下会有两种疼痛。
一种是洗牙过程中的酸痛。牙石常聚集于牙龈缘、牙颈部,而牙颈部比较薄弱,离牙神经距离近,所以在洗牙时会感到酸痛。
另外一种就是洗完牙一段时间内有些人会感到冷热刺激敏感。牙石去除前阻挡了外界的刺激,去除后这些敏感因素通过牙齿结构上的一些通道直接刺激牙神经,就会出现敏感症状,但这种症状是暂时的,几天或一两周后就会逐渐消失。
4、“洗牙会损伤牙齿”
洁牙主要是通过超声波洁牙机产生的高频震荡去除牙石、牙菌斑和色素沉着等局部致病因素。洁牙无需磨除牙齿表面,超声洗牙机头本身对牙齿没有切削功能,正确规范操作是不会损伤牙齿的。
但如果操作不当,比如加压或在牙齿一个部位停留时间过长,就会出现轻微划痕。
洗牙之后一般都要进行抛光,可以弥补一些细微的粗糙面,否则很容易色素沉着或沉积牙石。
5、“洗牙会出很多血。”
其实出血的多少往往是炎症程度的反映。
这种情况类似刷牙出血,不能因为出血就不去刷牙或洗牙,相反,只有认真刷牙、洗牙才能消除炎症,炎症控制或消除后出血会减轻或消失。
另外,在洗牙时混有洁牙机头喷出的水及唾液,也会造成出血很多的假象。
6、“洗牙后牙缝变大了,牙齿变长了。”
牙石的堆积、牙龈的炎症会导致牙龈的局部肿胀填塞牙缝,洗牙后去除了牙石,牙龈肿胀逐渐消退,牙缝就变得明显了,舌头舔起来牙齿的轮廓也更明显,感觉牙齿变长了。
7、“洗牙过程容易传染疾病。”
这个话题最常被人提起,其实只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选择专业的医生,器械消毒严格,就能避免传染疾病。
8、“洗牙就是给牙齿美容。”
实际上,洗牙是通俗的说法,专业术语称“洁治”。
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美容行为,而是严格的医疗行为,是牙周病治疗的基础。只有选择专业的人士操作,才能规范治疗,同时也能减少过程中的不适,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