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日常行为影响睡眠质量

电影啦

我们都知道睡眠对宝宝的重要性,但是不是每一个宝宝都会配合,到时间不睡、睡过去又容易惊醒的宝宝屡见不鲜,常常令父母束手。睡得不好、睡得不够,对小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且它影响的不仅仅是身体发育,还包括行为问题与情绪问题。

睡眠与行为长期相关

我们都知道睡不好对宝宝的影响很大,但是这个影响并不是睡不好的那一天的事情,特别是对于那些睡觉总是有问题的小孩子,睡眠对他的行为影响是长期存在的,可以从婴儿期影响到幼儿期、甚至更大。

2015年,挪威的一个研究团队发表了他们追踪了3万多位婴儿的研究成果。在这项研究里,学者们从18个月大的时候开始追踪这三万多名婴儿,一直到他们5岁,结果发现,18个月大的时候有严重睡眠问题的(平均每天睡不超过10个小时,或者夜里会醒来3次以上的),到5岁的时候,大多会出现经常性的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当然你可能会说,有些小宝宝在18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存在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了,这和他5岁时候的问题更有关系,却未必和睡眠质量有关。没有错,这个研究团队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在研究中排除了18个月时就已经存在的行为/情绪问题,结果还是会得出一样的结论:18个月时睡眠不好的宝宝,长到5岁的这几年里,就是会比较多行为及情绪问题。

所以,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个小孩子很难约束、行为特别粗暴、或者一点点事情就大吵大闹,这其实未必就是父母教养得不到位、或者是小朋友自己天生的脾性问题,很可能这些行为/情绪问题的根源在睡觉,他没有得到充足的睡眠才会有这些问题。而这个睡觉的问题并不是他这两天没睡好,可能是他这两年都没睡好。

睡眠与行为:互为表里,互相恶化

当然反过来说,一个小孩子有经常性的行为和情绪问题,也会让他比较难以入睡,时间久了,你已经很难搞清楚到底是睡眠不好导致行为问题,还是行为问题导致睡眠不好,这就好像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么爸妈就不知道该优先解决哪个问题。甚至在学术界,有些研究会把睡觉当成行为问题的因,而有些研究会反过来。其实谁是因、谁是果已经不重要,因为一旦孩子身上有了这些问题,就会出现因果循环,而且是恶性循环,所以爸妈必须同样重视。

只不过,行为和情绪问题容易看出来,而睡眠问题不容易,因为长期没有得到充足睡眠的小孩子,往往表现在外的并不是疲劳和困顿,反而很容易出现过于兴奋的状态,让爸妈误以为他精神正好。但其实,小孩子经常性的出现激进的行为、动作大甚至有暴力性、难管束、情绪容易激动甚至崩溃,每到晚上还特别抗拒睡觉,就很有可能反映了他睡眠不足的身体状况。

调整睡眠的关键:规律、规律、还是规律

很多爸妈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宝宝累了自然会睡,所以不重视宝宝的作息时间。但是宝宝的大脑还在发育中,特别是婴儿与幼儿,他们累了该睡了,大脑却并不能自动从清醒状态转入睡眠状态,所以他们这个时候会闹,这种转换机制发育得越晚的孩子,闹的程度就越凶。在这种情况下,爸妈必须出面做一个大脑引导者,帮助宝宝从清醒状态转入睡眠状态,而且要这种转换进行得顺利,还必须在宝宝自己发现想睡觉之前就得出手,这样才能避免他因为转换不得而开始哭闹的情况,也会让他比较容易接受睡眠。换言之,爸妈必须掌握宝宝所需要的睡眠规律。

如果你的宝宝还是几个月大的婴儿,这种规律相对好掌握,因为你只需要配合宝宝的作息和行为状态,帮助他培养一个规律出来,比如白天几点睡、睡几次、晚上几点睡,建立规则以后就照表操课,每天都一样,宝宝就能进入长期性的良性循环:睡得充足,行为问题也能减少或避免。当然,爸妈不能忽视孩子的成长,随着他的成长宝宝对睡眠的需求也会变化,而爸妈就得根据他需求的变化而调整睡眠时间。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比较大了,比如两三岁的孩子可能已经有了相当强的自主意识,你突然要求他规律睡眠,恐怕有些困难。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规范睡前的惯例行为,比如洗澡、刷牙、讲故事、调暗灯光、按摩等等,每晚固定时间,一件件按顺序做下来,然后就上床睡觉,用行为模式的惯性帮助孩子接受定点入睡的方式。要知道,3岁以前的孩子,每晚上床时间应该是固定的,前后不要差出15分钟来,这才是规律,而坚持下去,才会彻底的改变孩子不良的睡眠模式,进而改良他的行为和情绪问题。

电影啦
    A+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12日  所属分类:育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