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并没有研究显示,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文的,尤其英文程度,与从国小开始学英文的,在小六毕业时有显著的差异。除非宝宝在家也是讲英文,不然只有全美语的幼稚园并没有太大的帮助,语言不用会忘的。但从婴儿时期就接触英文是有发音上的优势,因为人在6岁以后会发不太出母语没有的音。理论上,3岁以前的孩子是有可能同时学习6种语言的,但之后的成果取决于暴露在某种语言的多寡。所以,当父母在做选择时,能否给予孩子全美语的环境才是关键。全美语幼稚园也有分成蒙特梭利,华德福,但其实在美国目前接受度最高的是主题式教学。
还有一点很重要,母语好的孩子,学第二第三外语也会学得好,反之亦然。以语言本身的难度而言,中文比英文难很多。所以如果是国小毕业之前打算送出国念书的,建议现在先把中文底子打好,之后至少让孩子会听会讲。英文方面,孩子出国后环境都是全美语,很快就会追上来,父母不用担心。反而是因为中文比较难学,越大学习中文的孩子越辛苦。稍微来介绍一下中文和英文比为什么难很多!因为中文的组成复杂,造字就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没学过的字,不要说不知道意思,连发音都有可能发错。反观英文,是由26个字母组成,如果发音法学得好又或是母语是英文的人,没学过的字应该还是发得出来,意思也可以照字首或字根猜个大概。中文又有四个声韵,这个跟英文里的重音是不同的,对非中文语系的人来说,这是学中文最难的地方。(客家话有六声,台语有八声,广东话有九声)看了这么多,应该猜到我本科是语言学!教学生固然重要,但我觉得父母的教育也不能少!毕竟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比跟老师多,如何给孩子一个快乐并适合他/她的环境,是全天下父母一直在学的功课!
如何帮助幼儿语言的发展?
很多家长问我,为什么我家的孩子不太会说话?为什么我家的孩子不太爱说话?请注意上面两个问题的不同,不太会跟不太爱是有差别的。以下这篇文章可以帮助父母训练婴幼儿正确的语言发展,增进语言和口说的能力,但如果是不太爱说话的小朋友,大多是个性使然,如果没有社交上的问题,父母不用太担心喔!语言的四个部分─听、说、读、写。我们帮助婴幼儿也是按照这个顺序,从听开始。之前有提到,婴儿的听力在妈妈肚子里七个月左右就有了,所以已经可以跟宝宝讲话,也要开始注意周遭环境的声音是否对宝宝刺激,基本上大人觉得不悦耳或吵杂,宝宝也会感受到压力。听的训练主要在于宝宝所接收到的声音,最多的应该是母亲,再来就是主要照顾者primarycare(这有可能是爸爸,祖父母,保姆)。在这里讲的内容可能会颠覆很多传统的观念,我们要教大家讲话「请不要用童语和太多叠字」。研究指出,孩子学习语言主要是靠模仿,所以被模仿者的讲话方式很重要。孩子先揣摩发音(嘴形是很大的辅助),才连接到文法。如果大人讲的不是文法正确的语言,等于小朋友还要经历过一次改变自己说话方式的时期。这对幼儿而言并不是必须也是可避免的。叠字这个问题和上面的原理一样,我们讲话不会说我们要吃饭饭,散步步,那小孩也不需要这样说。这可以避免认知的混淆,让幼儿明白一个东西的相对应名词,而不是以为noodle就是nuunuu。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对婴幼儿说话的时候,尽可能在他们面前说,如果有眼神的接触更好。目的在于这样的说话方式比较容易让对方专心,再来让婴幼儿学习发音的嘴型是很重要的。
发音是需要练习的,掌握嘴形会比较容易发得正确。就像我们学第二第三外语时,如果能知道舌头和嘴形的对应关系,会比较容易上手。面对面讲话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增加亲子的亲密和信任感,信任感对学习是个很好的辅脢。一个整天对着妈妈听妈妈说话的宝宝,语言发展会胜过整天听CD讲故事的宝宝。这中间的差别就是在于是否有实质的模仿对象和对学习环境产生的信任感。
婴幼儿说的方面基本上训练和听的方面差不多,但要提醒家长的是,当孩子说错的时候,请不要马上指责纠正,说:「你说错了,应该怎样怎样说」。这样很容易吓到孩子也会让他们对自己说话更没有自信。适合的方法应该是,把孩子要表达的意思再用正确的话重覆说几次。比如:宝宝:「nana,nana」,妈妈:「banana,banana」。宝宝:「肚肚,ㄋㄟㄋㄟ」,妈妈:「肚子饿,要吃奶」。宝宝:「促公园」,妈妈:「去公园」。另外一个要注意的是,请尽早使用人称代名词,因为这是我们正式讲话的方法。用你、我、他代替妈妈、宝宝、妹妹。婴幼儿常会用名词或名称代替人称代名词,整句话就会像「宝宝痛痛」而不是「我痛」,唯一对婴幼儿讲话和跟成人讲话不同的地方是,句子的结构尽量简单,简短,一句一句之间要多点间隔。因为婴幼儿的脑连结和理解力没有成年人这么快这么强,他们需要接收和处理一句话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用简短的句子会让婴幼儿比较容易理解,要学习模仿上也比较容易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