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鹅口疮?宝宝长了鹅口疮怎么护理?

电影啦

鹅口疮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很多朋友咨询宝宝嘴里长了白膜,宝宝长了鹅口疮怎么办,现在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下。

一、什么是鹅口疮?

鹅口疮(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鹅口、雪口、鹅口疳、鹅口白疮。是由真菌传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找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奶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的污染传播。

鹅口疮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这种疾病因为常常在口腔里发生白色的假膜,有时这种假膜白得象一片雪一样。所以称为雪口病。它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白色念珠菌就是许多微生物中的一种,通常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在体弱的成年人中亦可发生。

它的病发对象多为身体虚弱或营养不良,特别是消化不良的新生儿。另外滥用或长期使用抗菌素也能引发这种病,并通过餐具造成感染。 白色念珠球菌在健康儿童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

二、鹅口疮症状

1、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

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4、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更为严重者病变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唿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轻症可见口腔粘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无全身症状;重症则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可伴低热、拒食、吞咽困难。取白膜少许放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钠一滴,在显微镜下可见真菌的菌丝和抱子 。

三、婴儿鹅口疮怎么治疗?

涂抹药物

1、用2%苏打水溶液少许清洗口腔后,再用棉签蘸1%龙胆紫涂在口腔中,每天1~2次。

2、用制霉菌素片1片(每片50万单位)溶于10毫升冷开水中,然后涂口腔,每天3~4次。一般2~3天鹅口疮即可好转或痊愈,如仍未见好转,就应到医院儿科诊治。

3、症状严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

清洗乳房(母乳喂养者)

鹅口疮主要通过霉菌传播,新妈妈在喂奶前应用温开水洗乳头,保持乳头卫生。如为人工喂养,要注意奶瓶,奶嘴的消毒。宝宝患鹅口疮时,新妈妈要控制自己的喂奶时间,每次喂食时间都不要超过20分钟,同时避免使用安抚奶嘴。

口腔清洁

注意宝宝口腔卫生,喂奶后,新妈妈可以给宝宝喂些温开水以清洁宝宝口腔,使霉菌不易生长和繁殖。但不要用棉芊或纱布用力去擦宝宝稚嫩的口腔粘膜。

饮食卫生

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奶瓶、奶头、碗勺等专人专用,使用后用碱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母亲应先洗手,清洁乳头。

营养供给

应选择容易消化吸收、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并适当增加维生素B和C的供给,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洗涂擦冰硼油(中药冰硼散做成煳状蜜剂)制霉菌素混悬剂等效果良好,加强营养特别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C。

预防、治疗应遵照以下原则:

所用一切物品必须严格消毒,护理者要注意个人卫生,操作要干净。哺乳者每次喂奶前,一定要用清水清洗奶头,天天要换洗内衣。孩子必须勤洗手,杜绝可以引起反复感染的环节。

注意孩子的营养,对于长期腹泻,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的孩子做好预防工作。在疾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避免体内菌群失调,造成真菌滋生。

一旦患病,可以用制霉菌素溶液(10万~20万单位/毫升),涂口腔,每天3~4次,或遵照医嘱口服制霉菌素。可同时服用维生素B2及维生素C。鹅口疮消失后继续口服药物2~3天,防止复发。

电影啦
    A+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27日  所属分类:健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