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水第一村以它作为中国风水宝地第一名而闻名于全国,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中国风水第一村究竟是哪里,希望大家看过之后能够对中国风水第一村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
三僚村位于江西省兴国县东南64公里公里的梅窖镇境内,是兴国、宁都、于都三县的交界处。距兴国县城67公里,距宁都县城47公里,距于都县城55公里。距赣州飞机场和井冈山飞机场都是150公里,兴国县城、宁都县城每天都有中巴客车通往三僚村。三僚村是一个北、南、西三面环山的小盆地,南北宽2公里,东西长6公里,由西向东倾斜的小盆地。后龙山(海拔550.5米)从西向东横亘在盆地的北面,牛轭丘(海拔774.6米)、庙子岭(海拔692.2米)、罗刷岭(海拔676米)等几道山峰由南往东横亘在村南,村西是与黄岭村交界的黄岭(海拔467.5米),东面虽然是平坦的水田和缓坡,但也有一座由北向南走向的小石峰罗经石(海拔387.3米),将三僚村封闭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盆地。
三僚风水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风水文化村三僚的起源,和中国客家文化的起源与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僚风水文化是赣南独特的民俗文化,体现了先民的生活智慧。要了解三僚,首先要从源头上追溯杨筠松(杨救贫)在赣南传承风水文化的轨迹。
三僚的风水文化史,源于这位唐末掌管琼林御库的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先生避黄巢之乱,携御库秘籍弃职隐居赣南赣县、兴国、于都、宁都开始。
唐末客家先民为逃避战乱,南迁的第一站是赣州,他们纷纷涌入崇山峻岭环绕的赣南各地,开荒拓土,安身立命。而杨筠松的风水术为民间百姓开疆辟地、重建家园服务。杨筠松的历史贡献,就在于他第一个把皇家风水引入民间为大众服务。客家先民对风水术的渴求,不仅为杨筠松总结风水术创造了实践机会,更为他聚徒传艺、着书立说带来便利。
御用国师的杰作
■国师奉诏勘定长陵
明十三陵一共葬有明代的13个皇帝和23个皇后,以及众多妃嫔、太子、公主和从葬宫女等,这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末清初着名学者顾炎武曾夸此地为风水宝地。
明十三陵的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这种依山建陵的布局也曾受到外国专家的赞赏。英国着名史家李约瑟说: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英国城市规划家爱德蒙·培根也高度评价了明十三陵的艺术成就,他认为“建筑上最宏伟的关于‘动’的例子就是明代皇帝的陵墓。”
同样,三僚人认为,最为着名的便是明朝廖均卿等三僚风水师勘择明十三陵之首的长陵。廖均卿同去北京勘陵插穴的儿子廖信厚记载的《均卿太翁钦奉行取插卜皇陵及行程回奏实录》中神话般地说:朱棣在金陵登基后,在永乐元年改燕京为北京,征三僚地师廖均卿等前往相都,规划宫阙皇陵。当年3月至8月,廖均卿终于在北京昌平县东之黄土山觅得吉壤,将相度黄土山之地图、地钳记,拟成奏章进呈永乐皇帝。朱棣亲往察看,甚为高兴。立即降旨封黄土山为天寿山,圈地80里,作为皇陵禁区。授廖均卿为钦天监灵台博士,督修长陵。
■明长城与天坛祈年殿
尽管廖均卿勘测十三陵至今被三僚人津津乐道,然而另一位也将三僚风水推向顶峰的皇家御用风水师也在三僚人族谱上有所记载,这就是曾从政。
距离廖均卿勘测十三陵之后仅仅过了5年,曾从政开始奉皇命勘测长城,选择合适位置重新修建军事要塞。此前,曾从政的业绩是为永乐皇帝的母亲徐太后择陵于昌平,在其呈给永乐皇帝奏折这样写道:“臣学愧青囊,术惭玄妙,随与武义侯王通等督视陵宫,敢不披肝吐胆,以尽忠言,详察等处之山,不堪任于陵室,惟昌平县东黄土山,一十八道岭峰美丽,真勘陵室根基。”
永乐十一年夏,在曾从政完成皇太后徐氏陵墓建设工程后,敕授他为钦天监博士、进五品灵台郎,赐予“精明地理”碑额金榜。派庶吉士王英率兵六百,护送他沿故长城相度,选择合适位置修建军事要塞。曾从政风餐露宿,跋涉6年,经过辽宁、内蒙、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六省区,沿长城择定了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山西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等九镇基址,按照“因地而形,用险制塞”的原则,在蜿蜒如带的万里长城中打上9颗牢固的桩,变成了一道纵深完整的防御体系。为酬谢曾从政的功劳,永乐皇帝厚待于他,御赐额匾文:“开口名师”,授官太史,并给假还乡。曾从政还乡一年后,永乐皇帝再次下诏请他去北京,为北京天坛祈年殿选址,祈年殿于永乐18年相卜勘测,于永乐22年完工。因为其长城择址有功被皇帝一直供养在北京,亡故后,永乐皇帝派遣两名太监护送其灵柩还乡荣葬。